户外活动时被虫子叮咬怎么办?专家支招:记住这“三要”!
时间:2025-07-01 21:44:36 出处:百科阅读(143)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芒种)有关情况。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刘起勇表示,芒种时节户外活动需要警惕蚊虫、蜱虫、恙螨和隐翅虫等侵袭。
刘起勇介绍,蜱虫吸附皮肤,吸血后体积非常大,往往超过它们身体的5倍以上,它的唾液里往往携带多种导致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致病性的病原体;恙螨幼虫藏在草叶腐土中,叮咬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绿豆大小的红肿水泡,中间可能有焦痂;隐翅虫体液接触皮肤会引起条状溃烂。这些虫子在气温25℃、湿度80%的潮湿环境最活跃,尤其喜欢栖息在高草区、灌木丛和积水附近。
预防叮咬要记住“三要”。第一,外出时要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袖口和裤口,选择光滑面料的衣物,这样可以减少昆虫的攀爬。第二,裸露皮肤及衣物要喷洒含避蚊胺的驱虫剂。第三,返回时要仔细检查全身尤其是衣物遮蔽部位。在户外活动时,要尽量避免直接在草丛、灌木、树荫下久坐或者躺卧,同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拍打虫子,防止虫子的有毒液体侵入皮肤。
被叮咬后要采取紧急处理。第一,要尽快移除虫子,蜱虫可以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的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出,切勿旋转或猛拉,以免口器断裂在皮肤内。在情况允许的时候,最好是寻医,请求帮助处理。第二,要消毒处理,用酒精或碘伏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隐翅虫的毒液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不要用碘酒,避免刺激加重灼伤。第三,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叮咬处发黑、持续发烧、皮肤出现红肿、皮疹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涂抹香油或酒精能让蜱虫自行脱落吗?刘起勇表示,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刺激蜱虫会使其加速分泌唾液,增加被蜱虫携带病原体感染的风险;蜱虫被刺激后会收缩身体,有可能出现越来越紧的情况,甚至导致口器断裂并残留在皮肤内,引起局部炎症、感染等。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海敏
猜你喜欢
- 亚欧博览会开馆,广东荔枝抢“鲜”北上进疆
- 6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公布
- 滁州市:以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 微博出现@韦东奕本人,官方:假冒韦东奕账号已被关闭
- 前5个月广东对香港进出口4707.7亿元
- 七部门发文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
- 中欧货运班列累计运行次数已超过11万趟
- 2026年F1赛历公布:3月13日至15日举行中国大奖赛
- 3000元厕所改造补贴被冒领?官方回应:涉事人员停职并立案调查!近日,有群众反映某地厕所改造补贴资金存在冒领问题经当地纪检监察部门核查,发现确实存在个别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情况目前,涉事人员已被停职处理,并启动立案审查调查程序据了解,该地区实施的厕所革命惠民工程,按规定每户可获得3000元改造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部分补贴资金未按规定发放到位当地政府表示,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欢迎广大群众继续监督举报,共同维护惠民资金安全